close

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,在於歷史。沒有了歷史,沒有了記憶,我不知道,我是誰。
民族之間,國家之間最主要的差異,在於歷史。沒有了歷史,沒有了文化,誰能語重心長的告訴我,中國是什麼?
  在鳥跡之中,我看到了好多次中國。諾大的地圖慢慢在眼前捲了開來,上面畫著中國,也畫著歷史。我無法用我微薄的智慧去理解,數千年的歲月究竟在地圖上染了什麼,我只知道,他像是一個影子,雖然有時候看不到,他卻永遠跟隨著。我也跟隨著余秋雨和賴瑞和的腳步,在無盡的地圖上走著,我尚未見到壯碩的山河,但天地已在我深沉的嘆息中描繪。

  余秋雨的筆墨之間,揮灑著數千年來的記憶。記憶在一個悲傷的靈魂中沉澱,沉澱出一篇篇一幅幅的感懷。走過山水,走過無數個夢想中的家園﹔看著過去,看著山水間搖曳著的歷歷在目,看遍了,也受傷了。傷口上留出的染料,是鮮紅的熱情奔騰。我不懂文化,也沒有資格說懂。但我相信,當他浸淫在中國文化的旅程時,他的心和他的靈魂,有數不清的遺憾。那些是看不到傷痕的傷口。
如果世界上真有地獄,王圓籙在此起彼落的詛咒中,也許已走進了這個盡頭。他淡淡的眼神中,看不到悲傷,看到了疑惑,看到一座道士塔在夕陽西下,朔風凜冽中孤寂。他不懂,但他又怎麼能懂?也許不知不覺之中,我們也成了歷史和文化的罪人。我們看不到未來的歷史,我們只能茫茫的聽著無法相信的告白,然後,回頭看了看天空,想著,那是淒艷的晚霞,還是淌血的傷口?
  數千年的歷史過去了,消失了,卻在一筆筆的書法中點綴一點相思。一個個的偉大和平凡過去了,化為一堆白骨,然後隨風而逝,唯一留下的,是一滴滴的鮮血和墨汁。讓我們追朔著,吟詠著,唉嘆著,回憶著,痛苦著,強顏歡笑著。
  還有那莫高壁畫,短短六十華里已飄然度過了數千年的光陰,光和影在不同的思想史中融會,醞釀出歷史的痕跡﹔還有那天一閣,背負著數不盡的使命和榮耀,他有讀書人的夢寐,他有經史的脈搏,他的風風雨雨是一部宏偉的長篇史詩﹔還有那狼山下,一個傲然孤寂的飄塵,靜默與世獨立的一嶼,樓觀滄海日,門對浙江潮,隨著長江入海,享受著佯狂的寧靜﹔即使那無言的牌坊,也在傳統中等待,等待在下一個風雨中屹立,屹立著,讓人掩面哭泣著………。
不禁愕然,我們從史書上看到了什麼?寫下了什麼?我們在地圖上找到了什麼?又畫下了什麼?是一個個的廢墟,還是一座座的古墳?我看不見真相,我一度的迷惘,這種文化上的壓力讓人喘息不了,也許這就是他要給我的,他要我們讚嘆中國的美麗,也感嘆她的命苦。
  畢竟不是我的記憶,不是我的過去,即使我用盡了最後一絲感動,仍不足以了解余秋雨的悲傷。道士塔是讓人無法反駁的,他是所有中國人的眼淚築成的痛苦。莫高窟是令人無法冷靜的,他是祖先們的血淚染出來的記憶。廢墟也好,牌坊也好,廟宇也好,一個個往事成了一個個故事,在我腦海中飄蕩著。不只是因為他動人,他似真,卻又夢幻﹔我盡其所能的融入其中,我知道,卻也無奈的落失,只因為我沒有如此的回憶,沒有,即使他已深深的烙印在我不存在的記憶中。
  這個世界可以是快樂的,也可以是悲傷的,你更可以在空虛的表面,漆上一層華麗的漆。中國的山河,流遍了鮮血,也流遍了歡笑,流遍了讚嘆,也流遍了淒涼。當你踏在這個神聖的土地上,想到的是文化的苦,還是風景的美?眼前勾勒出的是無與倫比的壯碩,還是無可附加的神傷?也許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,代代的文人雅士也曾經默默的掙扎。最後,不管誰選擇了什麼,都成了下一代文人的迷惘,困惑。

  同樣圓了過往的夢,賴瑞和拿著一本火車時刻表,一本中國地圖,悄悄的編織了一個記憶。他的文字淺白,沒有多少修飾,讓人覺得樸實,但也親切。似乎,我跟著他的迷戀,開始了一小段的人生。
對於一個自以為是的讀者而言,他瑣碎的紀錄,讓人有一些些的不悅,因為字裡行間的繁雜,缺少了一點文采的思量。但是,我們都是一個平凡人,即使胸中有綿綿的山河,有波濤洶湧的壯志,我們都有平凡的生活。
我追隨著他的腳步,躡手躡腳的品嚐他的生活。試著用一個成熟的幼稚,融入白紙黑字中。我沒有成功,可是我一思一毫也不敢忘記分享他的喜悅,在依稀模糊的似曾相識裡,分享那隔著河水的迢迢。看著定遠,豐安,和東西中三個受降城,開啟了唐代的盛世,也開啟了一趟一半人生的旅程。
就因為少了一層歲月的痕跡,我才能跟在他不遠的後方,一同搭著火車,睡軟臥,坐硬臥,和當地人寒喧,吃著不是家鄉的家鄉菜。就因為少了一股冷靜的衝動,我能在細微的描寫中,感覺到自己活在書本中,活在一個虛幻的真實裡。
於是,走過了柳江,咀嚼著仙草,聞著那不應存在但刺鼻的海風,中國地圖也在心中浮現。不像是一種深刻的記憶,到像是一本日記,快速的記錄了對中國大陸的依戀。到中國旅遊脫離不了歷史,而千古不變的青山綠水也掩映了歷史的襯托,不論是人物的淵源,詩詞歌賦的背景,在旅者讀者的心中,都被賦予連綿的遐思。遐思讓一個平凡的旅行夢幻,他行雲流水般的修辭,即使不具炫麗斑斕的色彩,沒有沉澱文化悲傷的記憶,也已訴盡了中國的美麗。美麗的過去,美麗的現在。美麗的文化,美麗的歷史。即使手邊的地圖已泛黃,胸中的地圖,已染上最鮮明的色彩。
文化苦旅讓我的邏輯一層層的崩潰,但又塑造了我一層層對文化的理智,我在矛盾中度過了一個形而上的旅行。我只能用一種抽象的形容來思考這一段段的記憶。杜甫的五城真實多了。我看見的不是一個陌生的陌生,而是一個即將熟悉的陌生。我可以試著將自己投射在書中,過著和作者一樣的生活。然後,變成一個火車迷,壯遊中國。

確實,我不能武斷的說誰的文章比較美,比較有文學氣質。打從一開始,他們就以不同的風格,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這個祖國。文化苦旅從精神面著手,他用啟發思考的方式帶領,飄然於生活之外,似不相關,卻又緊緊聯繫著。於是,他發揮了文字的感染力,用一句句的修辭塑造,一個文化的世界﹔歷歷在目的不是看的見的景緻,而是他背後哭訴著的意義,即使是平凡的一個光景,都有他不為人思的秘密。所以,再美的美景,再秀麗的河山,都背負著一層沉重的省思﹔思索著,中國啊中國,歲月讓你美麗,但撫不去的傷痕,也讓你的秋波,暗藏了一滴珠淚。
隨著余秋雨的步伐,膽戰心驚的跋涉於山水歷史間﹔每一個旅程,都是一份思維的發起,鋪陳和意猶未盡。走過一個個歷史和文化的皺紋,牽繫著無法抹滅的內涵,從不同角度去讚賞,去思考,去嘆息。思古億往的幽情之外,漂泊浪跡的山水之外,這趟苦旅,殷殷的喚醒了沉睡的血脈,點活了千年的文化,點活了萬里的江山。
杜甫的五城看不見悲傷,詼諧輕鬆的話過了幾百個夜晚,在幾個古老的映象中度過。他的筆觸,深深的想要融入讀者的心中,不是因為他感人肺腑,而是他親切真實。遨遊一個精神世界,再怎麼真實,都摸不著邊際,不知道這是一個想像,還是一個遐思﹔徜徉著的美夢,是以平凡的瑣碎生活緣起,即使著墨不多,也能輕易的感覺到,他不虛幻。就這樣,一步步的踏著心中的地圖,踏著手中的地圖,走過了沉睡許久的大地。
是的,這是一個火車迷帶領我遊遍中國。遊歷著遺留在現今的唐朝,那點點滴滴的回憶,點點滴滴的史話。他敘述不弔書袋,在旅行中,不刻意搜尋什麼,也不刻意思索什麼﹔他真正的享受著旅行,享受著生活,享受搖搖晃晃的火車,享受著夢寐以求的壯遊中國。我也試圖一起分享,一起陶醉,那種興奮和期待,與隨著書頁流轉,漸漸的發酵,漸漸的散播開來。
文化苦旅注重一幅美景的背後,象徵著背負著什麼歷史文化,他讓讀者省思,體會表面之後,投射著如何的意涵。對於日常生活的紀錄,其著墨甚少,他用感情寫作,用感情鋪塑文章﹔文章的感覺是悲傷的,是沉重的,讓人無法輕輕鬆鬆的分享這一趟苦旅。杜甫的五城有點類似記載性的遊記,撰述著一些為人知,不為人知的美景,他讓人快快樂樂的享受一個旅程﹔當然他在景點背後也不期然的引述了歷史的軌跡,但那只是一時隨想,不同於余秋雨,打從一開始就刻意讓人身陷文化的漩渦。於是,前者的文字多在模擬一個意境,一種感覺,讓讀者能深深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﹔後者僅僅是將所見所想生動的描述出來,不曾刻意去塑造特殊的影射,神遊大陸之間,而不被文化的羈絆束縛了旅遊的憧憬。

如果細細的品味了這兩本書,就會感覺文化苦旅如一把明鑽,深刻地刺激著讀者的思維﹔而杜甫的五城如一罈醇酒,淡淡的點觸著讀者的靈魂﹔前者發人深省,讓人深思著中國文化的瑰麗與暗殤﹔後者耐人尋味,尋味著中國土地的澎湃與夢幻。同樣的走過了一塊相依的土地,同樣的揮灑了胸中的波濤,同樣的在文化歷史上描繪一個古老神州的喜怒哀樂,同樣的,在中華民族同胞們的心田上刻下一縷不滅的記憶。

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,在於歷史。沒有了歷史,沒有了記憶,我不知道,我是誰。
民族之間,國家之間最主要的差異,在於歷史。沒有了歷史,沒有了文化,誰能語重心長的告訴我,中國是什麼?







中國是一個民族由歷史文化的血淚瑰染而成的神州



參考書目
 賴瑞和著,((杜甫的五城)),台北: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,1999年。


 余秋雨著,((文化苦旅)),台北: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,1992年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oro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